报告题目: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压损失研究
报告嘉宾:孙艳明(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
时 间:2025年6月24日(周二)上午10点
地 点:新澳彩资料
536会议厅
报告人简介
孙艳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学院。2007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之后分别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全职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光伏材料及器件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纤维网络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相分离的新策略。这一策略目前被普遍应用于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中。在 Nat. Energy, Nat. Mater., Nat.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论文被 Nature, Science 等杂志他引 20000 余次,多篇论文引用超过1000 次。2013 年入选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2018 年度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9-2024年连续6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榜单。 2021-2024年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别受邀作为客座编辑在传统高分子杂志 Macromol. Rapid Comm. 和国内新能源杂志 J. Energy Chem. 上组织“未来青年科学家”和“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专刊。担任 Adv. Sustain. Syst., Macromol. Chem. Phy., Adv. Photon., SmartMat 等杂志的编委。
报告摘要
自从1986年邓青云博士制备了第一个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至今天,有机太阳能电池 取得了快速发展,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 20%,显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商业应用前景,然而和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存在较大的电压损失,限制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目前实验室报道最高效率远低于肖克利-奎塞尔理论所定义的极限效率。因此,最大化降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压损失,尤其是非辐射复合电压损失,是进一步提升电池器件效率的关键。由于非辐射复合电压损失与太阳能电池的电致发光量子效率直接相关,因此通过材料设计提高电池的发光效率是降低非辐射复合的有效途径。本报告中主要介绍我们最近在高发光有机光伏材料设计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同时利用高发光添加剂来提高材料的发光性能,抑制器件中的非辐射复合电压损失,最终实现高电压和高效率有机光伏器件的制备。
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前来参加!
新澳彩资料
2025年6月23日